“西氣東輸”是我國拉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標志性建設工程。2002年,國務院第一次會議批準啟動“西氣東輸”工程,它是僅次于長江三峽工程的又一項重大投資項目。

在2002年,“西氣東輸一線”可謂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它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至上海。全線采用自動化控制,供氣范圍覆蓋中原、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
2012年12月30日,來自中亞的天然氣經由“西氣東輸二線”最后一條投產的支干線廣州-南寧段到達南寧,標志著“西氣東輸二線”工程1干8支全部建成投產。
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讓老百姓省去了燒煤、燒柴和換液化氣罐的麻煩,同時更對改善環境質量起到了重大意義。這是一項偉大的能源工程,并且“二線”引進了中亞天然氣,它的建成投產,又為我國的能源版圖增添一條重要動脈,緩解了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包括1干8支,沿線經過新疆、甘肅、寧夏、陜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廣東10個省區,管道總長7378公里,年設計輸氣量300億立方米,上游與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連接。
2014年8月25日,“西氣東輸三線”西段(霍爾果斯-中衛)全線貫通,來自中亞的天然氣和新疆煤制天然氣將通過寧夏中衛站向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陜京系統和中貴線輸送,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和川渝地區數以億計民眾將受益。
“西氣東輸三線”是繼“西氣東輸二線”之后,我國安排部署的又一國家重點工程,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高民生質量、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還可深化我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西氣東輸四線”也已獲得國家發改委的“路條”,設計年輸氣能力為300億立方米,全長2454公里,投資約為360億元。